跳到主要内容

1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工作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情况简述

目前大三,考研党

现在作息如下

8.起床 洗漱走路去实验室(路上学习强国/复习单词)

8.30到位,进行30分钟的新背单词(吃早餐+泡茶喝)

9.-10. 刷题,顺带复习旧知识

10.-11.45 数学

12.30饭堂吃完饭回到实验室

​ 这个时间段是困意十足的时候,会进行大量的摸鱼,与纠结要不要睡觉

14.-16.20数学

16.20-17.20 408

6.饭后

​ 这个时间段也是困意十足的时候,会进行大量的摸鱼,与纠结要不要睡觉

7./7.20开始 408

11点回宿舍洗澡

11.40开始准备复习旧单词

12.30睡觉

pansyhou/HowToLiveLonger: 程序员延寿指南 | A programmer's guide to live longer (github.com)

为什么走路去实验室?

  • 走路降低全因死亡率超过50%!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适?《JAMA》子刊超10年研究告诉你答案
    • 走路降低全因死亡率

当然也有宿舍太郁闷不能走来走去+没有太阳的缘故

为什么睡7-7.5个小时?

超30万亚洲人数据:每天睡几个小时最有益长寿?

  • 在男性中,与睡眠时长为7小时相比:睡眠持续时间≥10小时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%相关;
  • 在女性中,与睡眠持续时间7小时相比:睡眠持续时间≥10小时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48%相关;

当然我认为数据也有点鬼的,如果能睡8小时我也想(

有没有跑步?

当然有,但是我认为好像并没有什么用?

一般我都是在下午5点多溜去跑步/做腹肌撕裂者

晚上如果做完运动当然会比不做运动精神一点

但是,假设你成功渡过了,胃部消化的这个过程,晚上其实就不怎么困了

所以感觉没什么实际的提升?

但是从长远效益来看,我的评价是多跑点,healthy,练练腹肌/肌肉你的女朋友会喜欢的

正题

那如何解决所谓的效益问题?

检查发现,其实刷抖音(或者有其他事情distract your attention)和困意十足的两个时间点,是影响因素最大的

最大程度地决定了你后面时间的专注度与效益

解决方案

对于分心问题,我认为可以从事情的来源与终点进行解决

  1. 来源:
    1. 假设来源是抖音这种,自身因素占大头的,直接打开勿扰模式+专注前尝试去做一些可以快速进入专注状态的事情(这个后面会讲)
    2. 假设来源是事情/人为,well
      1. 事情:我会把他扔到下一个我困意十足的时间点去做,还能顺便帮我开始专注,也不会让我在进入学习时emo
      2. 人为:童锦程——如果一个女的能影响你的情绪,马上把她好友删了(bushi)开个玩笑,这种时候直接关微信开勿扰逃避就行,影响我心情想让我早点死?
        • 悲观情绪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关,但乐观情绪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
        • Pess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all-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, but optimism is not protective
          • 在1993-1995年间,一项针对50岁以上澳大利亚人健康的双胞胎研究中包括了生活取向测试(LOT),其中包含乐观和悲观的项目。平均20年后,参与者与来自澳大利亚国家死亡指数的死亡信息相匹配。在2,978名具有很多可用分数的参与者中,有1,068人死亡。生存分析测试了各种乐观因素和悲观情绪分数与任何原因,癌症,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已知原因的死亡率之间的关联。年龄调整后的悲观量表上的核心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(每1个标准差单位的危险比,95%置信区间和p值1.134、1.065–1.207、8.85×10 –5和1.196、1.045–1.368、0.0093 ),但不会因癌症死亡。乐观得分与悲观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很弱(年龄调整后的等级相关系数= − 0.176),但与总死亡率或特定原因死亡率没有显着相关性。反向因果关系(引起悲观情绪的疾病)是不可能的,因为在那种情况下,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都会导致悲观情绪。
  2. 终点:万能公式,扔掉手机+开始搞点能快速进入状态的事情

so em,什么是能快速进入状态的事情?

一般我不会去做要让我思考or吸收知识的事情

吸收知识你的大脑会默认抵抗,然后造成懒得思考+想睡觉的困意

非常之恶心

所以我会去做电子版的笔记(也就是看一看书,复制粘贴的事情)

去看看自己感兴趣的书(因为他可以让你感兴趣,然后进行思考)

又或者是产生一些输出,比如说写一些blog

大概如此,过了20分钟,你要是真困了,就找我,我给你补个蛋(bushi)


pansyhou随笔杂谈工作阅读需 5 分钟